高氮低COD的酸性稀土尾矿废水是目前稀土矿业最严重、最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如何有效、廉价地修复稀土废水中的NH4-N和NO3-N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种恶劣的废水环境导致常见微生物和微藻难以生存。本研究通过3年的培养,成功地从稀土矿废水中分离出一种新型的高度耐受的共絮凝微藻(Scenedesmus sp.和Parachlorella sp.的组合)。在COD/N为0 ~ 1的废水中,共絮凝微藻培养对总无机氮(TIN)的去除率高达90.9%,是此前报道的微藻平均去除率(47.9%)的1.9倍。因此,nhh - n和TIN的残留浓度均可达到《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1-2011)。在高氮去除性能的同时,还揭示了共絮凝微藻对高NH4-N和强酸的耐受能力,快速生长和沉降,同时去除NHa-N和NO3-N等相关特性。这些特征是由胞外聚合物覆盖的特定共絮凝群落结构决定的。
稀土尾矿废水中高效脱氮耐混凝微藻的分离研究数据集,采用实验方法获得,数据格式为十进制(.xls),数据量为2组,共794条数据。
采集时间 | 2018/03/01 - 2018/03/31 |
---|---|
采集地点 | 江西省南昌市 |
数据量 | 297.4 KiB |
数据格式 | excel |
数据时间分辨率 | 日 |
坐标系 |
室内实验,自主产生。
采用SEM仪器进行形态表征。NH4-N, Ca2+和Mg2+的浓度通过CEPER1柱(9 × 85 mm)的阳离子色谱(ICS1100, Dionex Co., USA)测定。NO3-N, NO-N,Cl-, PO3等的浓度由阴离子色谱(883 Basic IC plus, Metrohm, Switzerland)和SH-AC-3柱(4 × 250 mm)测定。pH值由pH计(中国,INESA)测定。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HITACHI S-4800, Japan)观察了共絮凝微藻细胞的形态。用氯仿/甲醇(1/1,v/v)混合溶剂提取总脂,并进行重量定量(Bligh and Dbliver, 1959)。将提取的脂质溶于1.0 mL异丙醇中,使用商品试剂盒(购自南京建城生物工程研究所,中国)采用酶比色法(Bligh and Dbliyer, 1959)测定三酰甘油(TAG)。藻类样品通过0.45 um膜过滤器(Welch),然后在105℃下干燥24 h,得到藻类生物量的干重。
数据质量良好。
# | 编号 | 名称 | 类型 |
1 | 2018YFC0406400 | 大型煤矿和有色矿矿井水高效利用技术与示范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 | 标题 | 文件大小 |
---|---|---|
1 | 江西省南昌市稀土尾矿废水中高效脱氮耐混凝微藻的分离研究数据集(2018年3月).zip | 297.4 KiB |
©2024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备案号:陇ICP备2021001824号-34
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730000 电话:0931-4967592, 0931-4967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