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数据集包含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胡杨林站的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四道桥,下垫面是胡杨林。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236E, 41.9928N,海拔876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22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之间的距离是17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
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
(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
(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
(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
(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2m/s)。 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4月22日至4月25日由于涡动系统Li7500标定,数据缺失;8月17日至9月5日,由于存储卡出现问题,导致数据断断续续。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采集时间 | 2015/01/13 - 2016/01/12 |
---|---|
采集地点 | 黑河流域,胡杨林站,下游天然绿洲试验区 |
数据量 | 2.9 MiB |
数据格式 | excel |
数据时间分辨率 | 日 |
坐标系 | WGS84 |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
(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
(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
(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
(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2m/s)。
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4月22日至4月25日由于涡动系统Li7500标定,数据缺失;8月17日至9月5日,由于存储卡出现问题,导致数据断断续续。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
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数据质量良好
# | 标题 | 文件大小 |
---|---|---|
1 | 2015年胡杨林站EC.xlsx | 2.9 MiB |
# | 时间 | 姓名 | 用途 |
---|---|---|---|
1 | 2024/12/17 19:37 | 管*文 |
论文题目:植被对于骤旱的响应
数据在研究中的作用:观察在骤旱期间,森林植被的响应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导师姓名:宋立生
|
2 | 2024/08/26 02:28 | 田* |
用以黑河下游地下水数值模型构建及验证,谢谢
|
3 | 2024/03/31 19:01 | 袁* |
论文题目:高温干旱频率对陆地典型生态系统固碳速率研究 数据在研究中的作用:该站点是典型林地,为微气象研究假设提供了宝贵数据支撑 论文类型:博士毕业论文 导师姓名:赵斌
|
4 | 2024/03/29 05:21 | 王* |
用于验证遥感胡杨物候监测的准确性,评价物候估计模型
|
5 | 2024/03/12 07:25 | 曾* |
尊敬的国家数据中心团队: 您好!我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一名学生,我们正在进行关于黑河流域的蒸散发研究,希望能够获取关于2022年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的数据。我了解到您的数据将对我的研究产生巨大帮助。我承诺将遵守数据使用协议并仅将数据用于科学研究和教育目的。 非常感谢您的时间和考虑,期待您的回复,谢谢! 此致 敬礼!
|
©2024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备案号:陇ICP备2021001824号-34
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730000 电话:0931-4967592, 0931-4967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