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恢复扬子陆块北缘莲沱组沉积时限和物源,并探讨其形成时期和Rodinia 超大陆裂解具有耦合性,与第一次雪球地球 Sturtian 冰期启动时间具有先后性,以及该时期的古地理格局,本次对大洪山地区莲沱组碎屑锆石 U-Pb 年代学、 古流向和砾石成分分析,并搜集了区域上已经公开发表的莲沱组碎屑锆石数据,综合分析了扬子陆块北缘莲沱组沉积时限、物源特征及古地理格局。
采集时间 | 2022/01/01 - 2023/09/01 |
---|---|
采集地点 | 华南、印度、澳大利亚和东南极洲 |
数据量 | 64.9 KiB |
数据格式 | .xlsx |
坐标系 |
本文研究、汇编的U-Pb同位素数据部分来自实验测试获得,还有部分数据均搜集自近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古流向数据来自本次研究野外测量获得。
本次研究的古流向数据主要根据莲沱组交错层理和砾石叠瓦状构造进行分析,首先在野外结合地层产状,对砾石最大扁平面和交错层理产状进行测量统计。由于本次研究对象地层倾角大于 10°,因此古流向分析前需进行水平校正。将校正后的砾石倾向加减 180°(斜层理除外),并制作玫瑰花图。
对该区域莲沱组砂岩的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年代学分析,莲沱组沉积时限为ca. 800–714 Ma;碎屑锆石年龄显著峰值为ca. 2500 Ma、ca. 2000 Ma、ca. 880 Ma和ca. 820 Ma,次要峰值为ca. 780 Ma;结合古流向、砾石成分和沉积相展布特征分析,研究区莲沱组物源来自下伏地层打鼓石群和花山群沉积的再旋回以及扬子陆块北缘的太古代至新元古代岩浆岩,物源主体来自研究区北东方向。同时,鄂西地区、鄂东南至赣西北地区、鄂西南至湘北地区和鄂北大洪山地区主体具有相似的太古代、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碎屑锆石年龄峰值,根据扬子陆块北缘-东南缘岩浆岩分布特征,指示扬子陆块区域上莲沱组物源主体具有北-北东向供给。
部分数据来自本次研究实验或者野外所获得,还有部分数据均搜集自近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并以近十年来发表的数据为主。汇编数据按照上述加工方法进行处理,真实可靠
# | 编号 | 名称 | 类型 |
1 | 42102141 | 扬子陆块北缘大洪山地区莲沱组沉积序列及物源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 | 2022T150076 | 扬子陆块西缘前寒武纪峨边群火山-沉积序列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其他 |
3 | DGERA20211101 | 国际级-扬子陆块北缘大洪山地区莲沱组沉积序列及物源研究 | 自然资源部深时地理环境重建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
# | 标题 | 文件大小 |
---|---|---|
1 | 附表1 扬子陆块北缘大洪山地区莲沱组碎屑岩样品碎屑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xlsx | 53.8 KiB |
2 | 附表2 莲沱组砂岩斜层理和砾石叠瓦状产状统计.xlsx | 11.1 KiB |
©2024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备案号:陇ICP备2021001824号-34
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730000 电话:0931-4967592, 0931-4967596